可能的2010年
2009年末,中国出口出现迅猛增长,2010年中国出口还会增长而且可能恢复到甚至超过金融危机前出口水平,但这不意味着所有企业的出口形势都会好转,因为金融危机已经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因此危机后、中国出口产品和地区会发生很多改变。
在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美国和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质量信用”等成本的客观限制,使得这些国家在“低端”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竞争劣势。原以高科技和金融保持增长的美国引起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并在危机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经受打击的美国和发达国家认识到就业和产业的关系、因此他们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进行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调整后的美国可能会回到80年代的产业比例上去,其目的是除了发展有竞争优势、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以及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强调发展能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制造业并促进这些产品的出口。然而生产销售与市场存在着滞后的断层、为不失去国际机会和保护自己本国市场只能通过提高市场准入标准来弥补。气候变暖给美国人制造了“低碳经济”的市场博弈条件,这给普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国际市场会出现更激烈的竞争、“低碳经济”随国际舆论会更有效力直接影响中国产业和产品发展、也会直接影响那些没有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的出口。
2010 年原材料也会上涨。美国和发达的西方国家大都是金融大国,他们有丰富的资金和金融产品、最为令人“敬畏”是他们拥有国际经验丰富的专家懂得如何把资本渗透到新兴的经济体中进行套利或战略性的对新兴经济体发展进行干预。资本流入会带来了物价的上涨,因此会进一步的对附加值低的低利润的制造业带来了打击,同时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对农村的倾斜,使得劳动力成本会不断的升高,这一切都是企业挑战!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原材料上涨的又一诱因。
2010 年开始中国的产业结构出现巨大变化,其中产业调整会十分明显,其产业结构调整的就是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调整,可能会出现:
1、 市场拥有者并购工厂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两个不同的环节,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市场就如同菜农种好菜给菜贩,由菜贩把自己种的蔬菜带进菜市场。在市场供销均衡或小于均衡时,他们的关系会相对稳定,但是蔬菜供过于求时就会出现菜贩垄断和控制菜农的生产。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发与运用能力有限、并且出口长期依赖代理商的市场。由于金融危机、“低碳经济”、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给部分企业的产品带来了市场的限制和萎缩。企业为了生存,代理商为发展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我们会看到贸易公司收购或变相的收购生产加工型企业。
2、 大企业收窄出口渠道
相反附加值高或大型企业、由于几年前国际化的进程还没有达到今天的程度,但在过去的3-5年中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了提升,特别是金融危机过程中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并购迅速的提高了这些大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当初为了自己产品能走入国际市场同时规避国际市场开发的风险,大企业采用了大量的代理商,或“自创独资”代理商。今天是他们收回市场的时候了、因此他们会收购代理商的渠道和产品销售权,以来统一规划和管理国际市场同时建立国际品牌,为企业未来做大做强、真正拥有国际市场做准备。
中国企业正出现企业数量减少企业规模变大,企业利润增加而用工相对减少的发展时期。未来的几年是关键的几年,国际市场也是立足长期发展的中国企业的关键。中国是一个产能过剩的国家,靠政府“拉动内需”产品消费面会很窄,虽然能保证GDP的增长但无法消化多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产能。在中国未完成具有养老,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保险前,真正的内需不会产生。我们可能还要5-10年的调整,企业不可能等上那么长时间。
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有很多优势,企业如何把优势显现给世界是关键,中国企业有很多优质产品但我们怎样把比较优势能给客户带来利益的想法传达给客户是我们被客户认可的又一关键要素。不论世界经济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如何博弈,其核心原理从未改变过!信息缺乏就会带来经济活动的减少,因此带来减少了创造价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