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企业转折点
如果说在2008开始的金融危机使企业日子过的不容易,可能2011年部分企业的日子会过的更难。在金融危机中,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刚性需求没有减少,甚至对部分产品需求出现了反而增加的现象,在金融危机中出口企业的销售渠道没有受到价格升高的影响,因此销售渠道相对稳定畅通。然而,2011年企业将面临着成本通胀、劳动力成本升高、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给产品出口会直接带来压力,本来就是薄利出口的企业不得不调整出口产品的价格,价格的调整会直接带来市场的变化,如果新市场没有开发出来就会给企业带来阶段性出口困难,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调整市场和拓宽出口渠道,这短期的阶段性的困难就可能变成永久性的障碍。2011年是部分出口企业的转折点,2011 也是中国部分出口企业风险最高点。因此在人民币还没有升值到影响企业出口、在生产成本还没有形成出口阻力前,企业应把市场调整好。
1、 2011出口渠道淤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给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因此很多企业就成了工业"蒜农、棉农",只要做出产品就会有人到家来收购。很多国际 "倒爷"来了,他们把在中国采购的产品经过几层销售渠道后销售到信息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发达国家的"沃尔玛"来了,把便宜的中国产品直接进口到自己国家超市中去,因此中国就成了世界工厂。但是世界工厂不是世界商场(国际市场),企业的产品从工厂进入国际市场需要流入渠道。30年来,很多企业只做产品却忽视渠道开发,出口渠道一直在进出口商或代理商手里,由于产品有销路因此渠道有无显得不重要。近5年来,国际展会和电子商务的兴起,部分企业开始注意到开发自己的销售渠道,展会和电子商务的特点是同质产品集中在一起,因此企业之间为赢得客户而互相杀价,所以我们看到了5年来,中国企业的产品出口价格一路走低,以至于部分企业只能靠退税才能获得薄利状态。2011年,人民币升值,成本通胀,这些薄利的企业只有通过涨价才能获得生存。然而在中间商看似供大于求的中国企业市场环境,他们不会轻易的接受厂家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会出现原有的出口渠道淤滞的现象。比较而言,尽管中国出口产品涨价,但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的比较优势根本没有丧失,这种优势在未来5--10年会依然存在,只要企业敢于涨价,同时积极努力开发新的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很快会有新的市场和出口渠道。
2、调整市场出口企业另有天地
如果把中国出口企业合成一个企业,国际市场视为一个市场,在中国出口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存在着瓶颈,也就是现有的出口渠道根本无法使企业的产能和物美价廉、有着绝对优势的中国产品释放到国际市场中去。渠道的大小取决于活动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人数,目前,中国企业出口寻找客户的方法过于单一(展会以及电子商务),由于使用展会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人属性相同,因此人数很有限,所以也就决定了出口渠道的狭窄和局限性。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但由于语言和贸易实务问题导致了那些对中国产品有刚性需求的用户还不能及时的发现中国厂商、不能直接采购中国商品。拓宽渠道就是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您的产品销售活动中,因此"通知"和"吸引"与您产品相关的人,参与到您产品销售活动中来是企业突破出口瓶颈的关键!"通知"只能用信息实现,"吸引"只能借助利益完成,那些在寻找您产品的人实际上是在寻找利益,因此信息就变得关键了!
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企业,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我们又有几个企业真正的走出了国门,有几个企业是的跨国公司?看看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外国人来到中国采购商品和设立办事处,他们不一定都是来自大企业大公司,他们可能不懂汉语,甚至不懂英语,但是他们依然有勇气来到中国进入了国际市场。中国产品有太多的优势,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尽管人民币升值,但如果企业能调整市场和和调整对应出口的产品,企业仍然可以获得巨大的出口市场。 是不是有很多问题来自企业家的"孤独"使得他们缺少勇气,可能急功近利的惯性使人们不相信明天,但是人民币在升值、还会再升值,成本通胀,使得"我做东西你来买"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那些附加值低、同质产品竞争激烈的企业只有拓宽渠道、开发新市场才能使产品涨价、才能让企业生存下去!